本馆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文博资讯 > 本馆动态
冯玉雷:《玉文化研究、创作与十五次考察活动》



图片

  6月21日下午,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玉雷受邀在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玉文化研究、创作与十五次考察活动》的学术讲座。

图片


  冯玉雷讲座内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介绍全球时域中的中国玉文化发展概况。
  史前制玉中心所在地主要有墨西哥、新西兰和中国,前两者仅把玉当作装饰品,只有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影响深远的玉文化。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提出这个认识后,黄翠梅、叶贵玉进一步论证玉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情况。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玉器发现与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先生开创了考古学家研究玉器的先河,玉器及玉文化研究专家、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先生在 20 世纪末提出“玉学”概念,21 世纪初,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玉魂国魄”说,倡导玉文化研究。之后,郭大顺、邓聪、刘国祥等学者对东亚玉器起源与传播进行系统考察;叶舒宪等人完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神话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提出“玉成中国”说。中国玉文化发展中,北玉南传的壮观历程历时四千年之久,而东玉西传的文化传播过程出现稍晚,大约从距今六千年前开始,使得原本在东部沿海地区较流行的玉石神话信仰及其驱动的玉器生产,逐步进入中原地区,并通过中原王权辐射性影响力进一步传到西部和西北地区,一直抵达河西走廊一带,以距今四千年的齐家文化玉礼器体系为辉煌期,为夏商周三代中原王权建构奠定了文化认同的基石。

  第二,介绍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的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自2013年至2019年共完成十五次田野调研,考察团发表专家考察手记和记者报道约300多篇,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玉帛之路考察丛书共17部:2015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叶舒宪《玉石之路踏查记》、刘学堂《青铜长歌》、易华《齐家华夏说》、冯玉雷《玉华帛彩》、徐永盛《玉之格》、安琪《贝影寻踪》、孙海芳《玉道行思》;2017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叶舒宪《玉石之路踏查续记》、薛正昌《驼铃悠韵萧关道》、冯玉雷《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笔记》、军政和刘樱、瞿萍《图说玉帛之路考察》、徐永盛《长河奔大漠》等;2020年—2021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叶舒宪《玉石之路踏查三续记》、冯玉雷《条条玉路通昆仑》和张振宇《玉帛之路考察记》;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出版的《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另外,考察团提交政府对策报告3份。2015年,武威市广播电视台摄制四集电视纪录片《玉帛之路》。2018年11月17日,《丝绸之路》杂志社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安宁区委区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玉华帛彩·国际诗文吟唱会”,对玉文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艺术转化。2019年12月,对兰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及产业化类项目《基于甘肃省玉矿资源的丝绸之路敦煌玉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项目编号2016-3-137)结项。该项目组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并且研发出《敦煌飞天》、《反弹琵琶》、《观音》、《西北师范大学纪念玉牌》、《西北师范大学校训玉牌》等系列玉文化创意产品。

  第三,研究、创作和教学活动。
  冯玉雷在玉文化考察、研究成果基础上创作完成25万字长篇小说《禹王书》,2018年,《大家》第六期刊发8万字的缩略本,全本25万字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禹王书》是冯玉雷耗时四年(2017—2021)创作完成的考古玉文化长篇小说,以古史传说中的圣贤大禹及其妻脩己爱情故事为主要框架,以夏朝建立前龙山文化向西发展、影响齐家文化形成中的社会生活为大概历史背景,在玉帛之路文化系列学术考察及深入研究考古文化基础上,结合盘古开天辟地、嫘祖造丝、仓颉造字、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窜三苗于三危等众多神话故事,创造性地重述、书写大禹等治理黄河水患英雄公而忘私、九死未悔的伟大精神和丰功伟绩。《禹王书》通过小说艺术转化考古研究和学术成果,讴歌贯穿华夏文明起源、发展中的玉文化承载的核心价值和中国精神。

  冯玉雷作为玉文化研究队伍中一员,努力了解最新研究成果,为玉文化研究、文学创作及公选课教学《中国玉文化》提供学术支撑,西北师范大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科研平台集群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高水平建设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丝绸之路》纳入平台管理,作为学术交流、文化研究、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并且把支持玉文化研究和学科建设列入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