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国史前考古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对齐家坪遗址、半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开了临夏史前彩陶文化的神秘面纱,先后出土了距今5400-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国马家窑文化彩陶等数以万计的彩陶文物,与后来发现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共同构成了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的彩陶文化序列,是系统研究中国史前先民文化的珍贵物证资料,特别以出土于积石山县三坪遗址的马家窑类型双耳四鋬漩涡纹彩陶瓮最为著名,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彩陶王”,是国宝级文物,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临夏是出土马家窑文化彩陶文物品类最齐全、品级最上乘的重要地区之一。
临夏州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1月,2010年,州委、州政府为了抢救、保护、传承文物的文化价值,修建了临夏州博物馆,位于临夏市东区思明路1号,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87.2平方米、采用框架结构形式、总投资6897万元。功能分区包括开放区、办公区、文物库房、监控室和多功能报告厅,2014年11月完成布展正式对公众开放。为保障临夏州博物馆正常运行,州委、州政府批准设立副县级事业单位,设立办公室、保管修复部、陈列研究部、社会教育部4个科级科室,调配人员35名。
临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各类馆藏文物4288件,珍贵文物1001件,其中一级66件,二级230件,三级705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彩陶,还有石器、玉器、铜器、瓷器、化石、书画、雕刻墓砖和民族文物等。现有基本陈列《古陶神韵·马家窑文化彩陶展》,展厅面积3034平方米,展出马家窑文化彩陶文物1273(件)套。开放区分上下两层,一层设四个展厅,集中展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边家林类型、半山类型彩陶文物,二层设四个展厅,集中展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文物,另外设置贵宾接待室、少儿活动中心、临时展厅、文创产品展销厅,设施齐全、功能配套,属综合性国家二级地志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兰州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文科实践教育基地、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文化研究价值。
临夏州博物馆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战略机遇,依托我州丰富的彩陶文物资源,深入挖掘临夏彩陶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进行提升改造,同时进一步加大彩陶文化宣传推介,提升临夏彩陶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保护、传承、弘扬、利用临夏彩陶文化推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