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馆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文博资讯 > 本馆动态
金代铜簪

图片


       女子的装饰用品伴随着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就出现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各类装饰用品,比如马家窑文化遗址中,有束发用的骨笄、有作为颈饰的成串骨珠、有套在手指上的指环、以及一些绿松石、海贝等。其中骨笄经过发展,成为后来封建社会最流行的女性头饰——簪子。古代的女人们喜欢将头发挽成髻鬟,还要以簪钗贯连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也就有了用簪的习惯。临夏州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金代铜簪,虽质朴无华,胜在形态完整、未有损坏,属国家三级文物。

       这件铜簪于1991年出土于临夏市枹罕乡铜匠庄金代墓葬,通长15厘米、宽0.4—0.6厘米、净重0.007千克,青铜质地,整个形状略往里弯,簪身扁长。头部尖细,尾部亦尖细,但趋于圆润且末端翘起,呈“勾”形,簪子头部尖细,易插入发髻,尾部“勾”状能使发髻牢固。这件扁簪子双面皆光素无纹饰,不能确切分出正反面,一般情况下,簪子的正面饰以莲花,菊花等花纹,或者喜,禧,福, 禄等文字,背面则无纹。这件铜簪头上虽然没有装饰花纹,也没有装饰着文字,但做工丝毫不减,精致、细腻。  

       簪子的本名叫“笄”。虽然发钗的作用与发簪一样,都用来插发,但发簪作成一股,发钗则作成双股,它们的造型也有所区别。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女子插“笄”,被视为标志成年的人生大事,还需要举行仪式,称为“笄礼”。也就是说,当女孩子在她们的发上插入一枚长簪,就意味着一朵鲜花最美丽的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