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调查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考古调查
和政县杨家庄宋墓清理简报

临夏州博物馆


一九八三年四月,和政县城南3.5公里的达浪乡杨马族大队杨家庄村社员在取土中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临夏州博物馆随后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简报如下:       

 

一、墓室结构

此墓为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墓,墓顶已残,墓口距地表2.32米,墓向北偏东67°,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和后室组成(见平面图)。

墓葬平面图

墓道,因取土受破坏,形制不清,仅留残段,东西长1.10米,南北宽0.40米。

墓门,拱顶,高1.44、宽0.70、进深0.66米,素面无装饰,墓门用长条砖斜错叠砌封堵,封高0.90米,上部未见封砖,可能被盗墓者所毁。     

前室,平面呈近方形,南端与墓门相连,长2.78米,宽2.75米,残高3.14米,四壁砌出仿木结构建筑,精工细雕,上涂色彩。四壁下部砌有须弥式基座,高0.90米。基座砌法为平地砌长条砖七层,其上砌束腰两层,束腰处镶嵌模制花卉和人物砖雕,每幅砖雕间以砖柱相隔,之上砌斗拱一层,再上平涩一层方砖,最上层为一层叠涩合莲砖,四壁对称。基座之上由于倒塌,四壁结构全貌不完整,仅存几块砖雕。现以北壁为例,基座之上,正中砌一侍女启门砖雕,其余均倒塌。上部砌斗拱二层,涂红色。斗拱之上砌出撩檐枋和滴水,滴水之上再砌斗拱、撩檐枋和滴水砖,形成重檐结构。四壁转角处用三块方砖组成砖柱,平地起砌,涂红色,柱残高不等,四角砖柱顶上事一组转角处斗拱。前室底部有木棺朽迹和锈蚀的铁棺钉,朽棺呈南北方向,内有一具人骨架,已扰乱,头北足南,为男性,在头部置有一件环形玉饰,紧靠东壁处又有一具人骨架,头北足南,为女性,葬式已乱。前室置一件黑瓷碗,墓室底部以青、红砖漫地,甚为平整。

甬道位于前室和后室之间,四壁须弥式基座结构与前室相同,进深0.82米、宽0.76米,基座之上部分已毁,甬道置陶器2件。

后室与甬道相接,并高出甬道0.12米。后室平面呈近方形,东西长2.17米,南北宽2.14米,其结构与前室相同。基座之上大部已毁,仅存几块砖雕。在墓底正中置两具人骨架,已扰乱,鉴定为男性和女性。其间置陶俑7件,石柱1件,残陶片等,底部与前室相同。

二、室内砖雕

前后二室都有砖雕装饰,由于扰乱,个别砖雕位置不清,完整的不多,仅存的砖雕较为精细,部分涂上色彩,雕刻图案有侍女、花卉、动物、几何图案、字砖等,现分述如下:

侍女砖雕:装饰在前室四壁,图案为侍女启门状,侍女头梳发髻,身着红衣,面目清秀,半身立于门外,左臂扶门,形象逼真。砖长31.5厘米,宽29.8、厚4.5厘米。

菱格纹砖雕:装饰在前室东壁,涂红色。砖长30、宽15.5、厚5.5厘米。

鹿衔灵芝砖雕:一鹿口衔灵芝,回头举足作奔跑状(残)。

花卉砖雕:雕刻一枝盛开的牡丹,造型美观大方,砖雕底部涂黑色,花卉上涂红、紫、蓝色。

字砖:为阴刻楷书,字分别为“方震”、“枕首”、“地葬”、“昌吉”、“符永”、“措安”、“后之”、“息”, 刀法精细,笔划工整。

三、出土器物

因为此墓早年被盗,随葬品不多,现分述如下:

瓷碗一件,敞口,稍残,黑釉,六棱相接痕迹明显,制作较粗,高5、口径14.5厘米。

玉环一件,制作精细,直径1.9,孔径0.7厘米。

陶俑七件,造像相同,均为盘腿端坐,面目丰满,形态如神,通高11厘米。

石柱一件,通高40.5厘米,最大直径16.3厘米。上端为椭圆形状,下端为平面,质为砂岩质。

陶塔一件,通高33、底径11.8厘米。

“皇宋通宝”钱币一枚,书体楷书,直径2.5厘米。

四、结语

此墓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特别是出土的一枚“皇宋通宝”币,推断为北宋晚期。虽然出土遗物不多,但建筑风格独特,属这一地区首次发现,为我们研究宋、金时代在这一地区的葬制、经济生活以及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清理: 石 龙   梁文国 

 绘图: 石 龙   梁文国 

 执笔: 梁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