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研究
魏佐霞:浅析积石山县保安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相互影响

浅析积石山县保安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相互影响


魏佐霞


摘要 :保安族是甘肃省的三个稀有民族之一,保安族在与汉民族中的长期相互交往中,其饮食文化、婚姻习俗、节日习俗、服饰等民俗文化与当地的汉文化相互渗透,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积石山县  保安族  文化与汉文化  相互影响

一、保安族基本情况

保安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蒙古、藏、回、土等民族长期交往融合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是甘肃省的三个稀有民族之一,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原居住于青海省同仁县的保安城,清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由于不堪忍受民族纠纷和封建统治者的歧视压迫,全民族进行了连续的东迁,最终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县,现主要聚居在积石山县大河家、刘集一带的大墩、梅坡甘河滩和高李家三个村庄,少量分布于积石山县斜套、癿藏一带,部分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州各县及兰州市、青海省河东地区及新疆等地,同汉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杂居,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

二、保安族与周边汉民族的相互影响

保安族进入积石山县居住后,在与汉民族中的长期相互交往中,其饮食文化、婚姻习俗、节日习俗、服饰、农耕民居等民俗文化与当地的汉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介绍。

(一)饮食文化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主要受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较大。积石山县位于高原地区,保安族迁徙到积石山县之后,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农作物为主,其日常生活中以小麦、玉米、豆类加工制成的面食为主。肉食以牛羊肉为主,其油炸食品主要有油香、油条、馓子以及各种带花或图案的馃馃,以清油和面为原料,色香味美,品种丰富,这些食品多见于保安族各种宗教节日和宴席当中。保安族还有一种特色风味饮品——麦茶,就是将麦子炒熟后用擀面杖碾碎,倒入碗中,放点盐饮用,清热解毒。这种饮食风俗对当地的汉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汉族家庭中,逢年过节炸油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有些汉族人也受其影响,也养成了在早晨喝“麦茶”的习惯。

(二)婚姻习俗的影响

保安族禁止与非穆斯林结婚,这主要是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如果非要和非穆斯林结婚,对方必须信仰伊斯兰教并且还要举行一定的进教仪式。保安族的婚礼程序主要有提亲、定亲、娶亲、送亲、回门等礼仪,与当地汉族的婚俗大同小异。其程序为如果男孩相中女孩,则需委托一个媒人到女孩家提亲,在女孩和其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会选日子进行“定茶”,即订婚仪式,这一天,男方将冰糖、桂圆、茶叶、核桃等组成的四色礼送上,女方家设宴款待客人,接过四色礼意味着正式订婚。订亲之后要送聘礼,选好时间后会把礼品、首饰、化妆品、礼金等奉上。而当地汉族婚俗中也有提亲、定亲、娶亲、送亲、回门等礼仪,不同之处是汉族一般用烟或酒代替核桃,附带有衣服、鞋、馓子等物品。受当地汉族的影响,保安族也有一些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婚姻习俗,例如“贴对联”、“抬钱”等,这种婚礼程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地汉族婚礼中也有体现,只不过保安族和汉族在选择日期、礼钱的多少上面略有不同。

(三)服饰的影响

保安族的服饰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在青海同仁居住时期,周围居住的多是藏族,受其影响,保安族的服饰与藏袍也有几分相似,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冬季男女都习惯穿皮袍,戴皮帽,男子穿翻领大襟皮袍,但比藏袍稍短,色彩以及宽度也略有不同。妇女身上多穿大襟长袍,上套坎肩。保安族过游牧生活的时候所穿的袍服,既吸收了中国古代汉服的元素,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宜于游牧生活,在经过长期的演变与改造之后,逐渐形成的。现在聚居于积石山县的保安族,其服饰有了明显的变化,由酷似藏袍式的服饰演变为夹杂着汉、回、东乡等民族的服饰特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化,增添了时尚的特点。平时,男子喜戴号帽,身穿白衫,外套青布夹夹,下身穿黑、灰或蓝色裤子,节日或走亲访友时穿夹克衫、西装等。但在喜庆节日里,男子穿长袍、挎腰刀、足蹬马靴,女子多以色彩艳丽的面料作服装,喜穿绣花鞋,戴盖头。随着保安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外界的交往更加广阔以及周边民族服饰的变化,保安族服饰的时代特色更加浓厚。

(四)节日习俗的影响

宗教节日习俗是保安族传统节日习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保安族宗教节日主要有尔德节、古尔邦节和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的圣纪节,这些都是宗教性的节日。除此之外,受当地汉族的影响,保安族也有自己的浪山节,一般在每年端午时节,人们在这一天带上饮食、帐篷等到黄河边、山溪或草坡上过一天野炊生活,浪山节最初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一般选择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地方,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浪山节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从原先简单的“野炊”活动演变为现在以演唱花儿等形式多种的娱乐活动。此外,保安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这一天大搞卫生,以干干净净的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五)农耕与房屋的影响

保安族迁居积石山县大河家一带后,广泛吸收借鉴当地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普遍学会了倒茬种地、选种,犁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生产水平。保安族的房屋以土木结构的汉族传统四合院式为主要特点,讲究对称,房屋有上房、东房和西房之分。在修建房屋上大梁时,梁上系红布钱袋,以示家业兴旺,这些都带有明显的汉文化特征。

三、结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化统一体就是经过各民族互相吸收、互通有无而巩固壮大的。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中只有它能不间断地延续下来,就在于它自身有一种自我更生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源泉就是由于不断有兄弟民族富有生机的文化注入其中。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锁闭门户难以独善其身,交流合作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 保安族简史编写组:《保安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9.5

[2] 马少青:《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3] 丁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民族关系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9

[4]   积石山县编纂委员会编:《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5] 迈尔苏目·马世仁《在“田野”中发现历史——保安族历史与文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

[6]   中国民族博物馆编:《中国民族服饰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3.11

[7]   颜其香:《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M】.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6

[8]   李文清  莫福山:《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观》【M】.福建人民出版.1998

[9]   黄南藏族自治州编纂委员会编:《黄南州志》【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9

[10] 苏有文:《保安族文化概要》【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8

[11] 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摘录自《临夏遗产》(2017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