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馆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文博资讯 > 本馆动态
【文博资讯】“彩陶王”和它的伙伴们变身玩偶,有“时尚妹”,还有“悟空兄”

图片

    马家窑类型漩涡纹双耳四鋬彩陶瓮是中国史前彩陶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彩陶王”,依据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及其他彩陶文物设计而成的毛绒玩具系列——“河州陶娃”近日面世。奔流新闻记者带您走进临夏州博物馆,穿越时空隧道,欣赏那些制作精美、纹样繁缛、构思奇特的彩陶,探索远古先民的智慧之光,了解彩陶文化元素如何转化成为备受现代人喜爱的文创产品。

(一)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穿境而过,为早期人类生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马家窑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一支重要的史前考古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临夏地区的先民创造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彩陶文化体系。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对齐家坪遗址、半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开了临夏史前彩陶文化的神秘面纱,驰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与后来发现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共同构成了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的彩陶文化序列,是系统研究中国史前先民文化的珍贵物证资料。

数千年的文明进程给临夏遗留下了丰厚的文物资源,出土的“中华第一刀”“中华第一镜”“玉七联璧”等一大批珍贵文物,成为临夏的地域符号和靓丽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各类馆藏藏品25145件(套),其中陶器10290件。尤其以出土于积石山县三坪遗址的马家窑类型双耳四鋬漩涡纹彩陶瓮最为著名,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彩陶王”,是国宝一级文物,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走进馆内,记者看到了“彩陶王”—1:1复刻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涡纹双耳四鋬彩陶瓮。

据馆内讲解人员介绍,该文物是1956年,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组成、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带队的黄河水库考古队来永靖调查时,在当地村民戚永仁家中发现并征集的。

      此彩陶罐呈敛口鼓腹的瓮状,高49.3厘米,泥质红陶,平口,短颈,阔肩,腹部渐收平底,口沿处有对称的四只小突鋬,腹部有双耳。施黑彩,器外壁绘有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为草叶纹;中层为连续漩涡纹;下层为水波纹,其中上层的草叶纹和下层的水波纹,纹饰均窄;中层的漩涡纹纹饰相对较宽,为主体花纹。这件彩陶瓮的肩腹共绘四个大漩涡纹,每个大漩涡纹都围绕其中的一个点旋转,四个大漩涡纹首尾相连,成为有机的连续体,每两个大漩涡纹之间还饰有小漩涡纹。纹饰富有极强的动感和气势,犹如黄河奔腾,巨浪翻卷;又似微风鼓浪,玉珠轻溅,仿佛让人感受到了5000多年前的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象。此陶罐正以其纹饰精美成为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被誉为“彩陶之王”。

    “河州陶娃”系列毛绒玩具正是依据“彩陶王”以及其他馆藏特色文物设计而成。

毛绒玩具以马家窑彩陶罐的外形为基础,将漩涡网纹和双耳等细节还原得极其精准,呈现出原作的美感和独特性。在保持原陶罐造型特点的同时,采用毛绒面料和填充材料,确保触感细腻、质地柔软。

(二) 

      除了“彩陶王”毛绒玩偶,它的几个小伙伴也是特点鲜明,意趣十足。

      这个彩陶家族成员,也是大有来头。

      它身着橘色菱格纹衣服,显得俏皮生动。它,正是依据馆藏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菱格纹彩陶罐设计而成。

      这件陶罐,高18.4厘米,瓶口直径16.2厘米,腹部直径21.7厘米,底部直径 8.5厘米,重0.980千克。泥质橙黄陶,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平底,有对称双肩,是1976年康乐县文物普查组从流川乡范家收集,属一级文物。这件半山类型菱格纹彩陶罐胎体细腻,造型简单规整。施黑、红彩,口沿内饰平行条纹及垂弧纹,线条流畅圆润;颈部饰平行锯齿纹,线条匀称;肩、腹部饰以四组黑白相间菱格纹为主题纹饰,其间填以竖向宽带锯齿纹。菱形纹形似耕作的农田,形象地展现了古人对肥沃田地的美好向往之情。

据讲解人员介绍,此陶罐一直是馆内的“明星文物”,很多游客看到文物后,都发出深深感慨,这样的纹饰即便在当下,也是格外有美感且时尚的。

“我们在色彩上运用了与原彩陶壶相近的色调,包括陶罐的典型褐色、白色和黑色等, 让毛绒玩具充满浓郁的历史氛围,展现出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魅力,同时具有现代生活的时尚感。”讲解人员介绍。

    另一个彩陶家族成员一定备受孩子的宠爱,因为它的样子,家喻户晓。看到它机灵的眼神儿,瞬间就能俘虏你的心。

    玩偶根据馆内一级文物设计而成。这件陶罐是1975年从永靖县七十亩山遗址征收。质地为泥质橙黄陶,宽平沿微折,短束颈,溜肩,圆腹,下腹部渐敛,置对称双腹耳,陶质细腻、纹饰精美。尤其是腹部纹饰为六方连续漩涡纹,圆心网纹,十分特别。这件文物纹饰对比感强烈,点线面搭配得富有节奏,层次鲜明,具有明朗、热烈、奔放的美感。

    据讲解人员介绍,现代观者常常将其纹饰解读为孙悟空的形象,所以,孩子都特别喜欢这件文物。“设计研发‘河州陶娃’,是为用户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增添生活的乐趣,更希望它们变成一种介质,通过与青少年的互动,引导他们了解和认知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激发对历史传承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讲解员说。

    其实,“河州陶娃”家族除了以上三个玩偶,还有两个玩偶,它们创意灵感分别来自哪些彩陶文物呢?对彩陶文化感兴趣的您,可以实地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