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研究
马晓燕:元代梵文咒语铜镜赏析

元代梵文咒语铜镜赏析


马晓燕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铜镜在考古学、文字学、冶金史、艺术史等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在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方面无不反映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本文通过临夏州博物馆馆藏的元代梵文咒语铜镜,对这一铜镜的特点和内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元代、 梵文、咒语、铜镜

在古代,铜镜是照面容的用具,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一般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又称青铜镜。除了实用之外,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我国现存的古代铜镜大多铸造精良,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在考古学、文字学、冶金史、艺术史等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我国铜镜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1975年临夏州广河县齐家坪齐家文化遗存中出土的一件青铜镜,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铜镜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镜”。商周时期铜镜也有出现,但数量不多。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铜镜史上的一个成熟和大发展期,是我国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是铜镜的再盛时期,宋元以后逐渐衰落。 明清以后由于玻璃镜的出现和普及,铜镜才退出历史舞台。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在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方面无不反映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

临夏州博物馆收藏有一面梵文咒语铜镜,是元代铜镜中的典型器物,红铜质,扁平圆形,素窄缘,镜面微凸,素面,直径9厘米,厚0.6厘米,重0.250克。包浆熟旧,镜背面阳雕,文字,字体清晰刚劲硬朗。

此铜镜镜背分内外三个区域,中心为圆柱形钮,钮顶面饰一梵文“佛”字,钮外内圈饰一周梵文,计十六个字,外圈又饰一周梵文计二十个字。经专家考证这些梵文内容,为准提咒文,是礼奉准提菩萨、修行准提咒时所念的咒文,表达了人们向往幸福、吉祥、平安的美好心愿。在铜镜上以浮雕形式的梵文作为主题纹饰,是元代的典型特征。

铜镜背面

铜镜正面

 

众所周知,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遍及中亚、欧洲,征服疆域广阔,元朝对外关系中与南亚印度关系非常密切,曾派使节杨廷壁出使印度南部邦国。印度是佛教诞生地,梵文准提咒铜镜很有可能是在元朝对外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产物。

历来反映宗教题材的铜镜不多见,佛教梵文咒语铜镜更是较少见。那么为什么将梵文准提咒铸于铜镜背面呢?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梵文不仅是印度的古典文字,也是佛教的经典文字。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东汉传入我国。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故又称“贝叶经”。当时大量的佛教经典即用梵文写成,唐玄奘法师取经所带回的经书都是用梵文写成;二是因为准提咒是佛教信仰者不拘出家在家、或荤素与否都可以持诵的。修持准提咒的同时,还要修持准提坛法。具体内容是:建办坛法,以未曾用过的一新铜镜,置于佛像前,随月十五日夜,面向东方,置镜坐前,随力庄严诸供养具,焚安息香及置净水,然后结印于心,咒镜一百八遍。以囊盛镜,常将随身,每欲念诵,但以镜坛置于面前,结印诵咒。由于准提咒之殊胜,总含一切诸真言,作为佛教密宗设坛用具,这小小的一面铜镜,竟有如此诸多秘密和宗教法力。

元代梵文咒语铜镜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风格,而且表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水平,把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装点得更加华美壮观,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及铸镜工匠的丰富想象力和卓越创造力。这面元代梵文咒语铜镜包含了悠久的文化传统,洋溢着浓浓的民族风格,蕴含着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工艺水平,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中国古代青铜文物。


摘录自《临夏遗产》(2018年第一期)